NBA 联盟:从业余联盟到商业帝国的崛起之路
NBA成立于1946年,最初叫BAA,由十一位冰球场馆老板共同发起成立。成立的目的只是为了在没有冰球比赛的年代,充分利用球场。一开始它只是一个不赚钱的业余联赛,也就是这十一位球场老板凑在一起,互相打球,很长时间没有盈利。不过它最终的目标一开始就很明确,就是让每个老板都赚钱。
这个联盟其实是为球队服务的,不是一个公司,而是类似于一个商会,为球队提供服务。今天的NBA也是一样,30支球队就是联盟的董事,联盟的很多事务都是由这些董事来决定的。
BAA的主要发起人之一沃尔特·阿布隆为联盟制定了相关规则或办法,包括以下四点。1、球队老板必须拥有一定规模的资产,职业联盟必须有足够的资金支持。2、高收入保证运动员可以全身心投入训练和比赛,而不会被生计所困。3、一名球员只能为一家俱乐部效力,并签订严格的合同。4、联盟还会建立球员预备制度,当现役球员受伤或因故无法出战时,球队的整体实力不会受到影响。
从制定的规则不难看出,联盟成立的初衷并不是为了体育竞赛,也不是为了各个老板组队比赛看谁更强,而是为了让一群有钱的老板花钱聘请球员,让比赛得以进行下去。
BAA在早期肯定不赚钱,因为那时候冠军不算什么,不像今天的NBA总冠军那么高荣誉。每个人都把自己当成打篮球赚钱的工具,就像古罗马斗兽场一样,打篮球纯粹是为了让观众看。
虽然现在依然如此,但NBA第一代传奇球星叫麦肯,是当时联盟最伟大的球员,当时他的年薪只有1.5万美元,现在也只有10万美元左右,还不如一个普通的打工者,可见当时NBA的商业化程度其实还比较低,或者说还没有打出名堂。
为什么商业化程度和球员年薪有关?因为球员年薪对于球队来说,是一种成本。这些老板组建的球队来打球,不是为了夺得奥运冠军,也不是为了争夺荣誉,所以打球的动机肯定是为了赚钱。
当时最大的收入来源就是门票销售。球员的薪水低,门票收入低,老板们也没有动力花高价买球员。换句话说,观众的付费意愿不强,门票收入低。那么你只值1.5万美元看球星打球。毕竟球队也要赚钱。
当然,必须有一个办法走出这种恶性循环,那个办法就是游戏规则,因为球员们其实是为了赢球而踢球,他们用任何能够赢球的方式去踢球,制定战术的目的不是为了把球传给许家印,而是为了赢球。但赢球的比赛并不总是好看的。
就拿世界杯来说吧,2010年西班牙以小比分夺冠,比赛往往显得平淡,但这种平淡其实是由球队的战术决定的,因为这样踢才能赢球。包括2018年世界杯,日本队就用《足球小将》里的鸟笼战术拖延时间,遭到球迷的诟病。
这种赢球和好看之间的矛盾其实也是NBA需要解决的问题,因为早期的NBA确实很难打,1950年11月22日,活塞队和明尼阿波利斯湖人队每场比赛平均耗时90秒,最终活塞队以19比18战胜湖人队。
但观众们看这种球肯定会吐出脏话,我是来看你扣篮过人家的,不是来看你然后满场运球的,所以24秒规则就诞生了,你只能运球24秒。这次规则的改变也让这个战术失效了,迫使球员们硬碰硬。类似的规则还有很多,比如1947年禁止区域联防的规则改变,也是因为区域联防的节奏太慢,一对一显然更有观赏性,更能凸显出个人能力强的球星。
球星的涌现对于联盟提升球迷黏性也至关重要。这也可以说是影响整个NBA 50多年的一个规则改变。直到2011年,联盟才放宽了区域防守。当然,放宽区域防守绝对不是为了放慢节奏,而是为了丰富打法。
再说一个更近的例子,直到2004年nba球队盈利模式,NBA规则里才有hand check,这个规则字面意思就是用手试探,也就是防守的时候也可以用小臂去摸,这个规则被2004年和2005年的冠军活塞和马刺用得淋漓尽致。
但是这两年季后赛和总决赛的收视率都极低,说白了观众就是不喜欢看防守取胜,要知道收视率是联盟的命脉,影响门票销量,周边转播费等等。所以手部检查立马改成了防守犯规,外线球员也迎来了自己的春天,不然我们也看不到勇士的水花兄弟了。
所以NBA从来都是人们看球的地方,夺冠什么的荣誉都是后来的衍生品。而且这些衍生品也会增加球迷的粘性。NBA靠球迷生存,高频率的比赛安排其实也是球员和球迷价值最大化的方式。
接下来我们来解构一下现代NBA商业模式的发展。现代NBA采用了最早BAA的体制,联盟依然服务于30位球队老板组成的董事会,此外还有一个神秘的6人高级董事会联盟,负责组织赛事、运营品牌、制定规则等。
但NBA赚到的钱其实是30家俱乐部瓜分的,最终的老板还是球队老板。联盟的收入一部分分配给各自的球队老板,另一部分用来做开支,比如支付裁判费、聘请主席等。
除此之外每支球队还有自己的收入来源,包括门票、球衣、球场周边广告等等,赚多少钱就看球队自身的能力了。
当然赚到的钱也要按比例上交给联盟,比如门票收入的6%,季后赛门票的45%,从目前的收入情况来看,2020年最新的排名是纽约尼克斯,其次是洛杉矶湖人,第三是金州勇士。
尼克斯队年收入4.72亿,不仅2020年排名第一,而且一直都是联盟第一,球队价值也是联盟最高。但球队成绩不是最好的球星,也不是最闪耀的。你可能会疑惑,收入不应该和球队成绩直接挂钩吗?其实很简单,因为纽约尼克斯是金融之都,观众不缺钱,湖人是资本之都好莱坞,勇士是硅谷,说到底还是观众的财富决定了球队的收入。
不过这纯粹是区域优势,作为联盟,大家应该一起赚钱。首先联盟为了扩大影响力,一开始几乎免费向BC、ABC提供比赛视频,后来影响力大了,NBA就开始收费了。
1974年,哥伦比亚电视台与NBA签订了3年2700万美元的合同,NBA由此开始通过付费转播盈利。 随后,为了进入中国市场,它竟然免费向中央电视台提供录像带,如今也开始收费。
去年腾讯斥资15亿美元买下5年国内独家网络转播权,是15年价格的3倍。联盟要想长期依赖转播权政策,必须让NBA继续保持娱乐性,维持30支球队的稳定。而从娱乐性角度看,第一件事就是打造球星。这个套路可以说贯穿了整个NBA历史。
毕竟个人英雄主义是美国人所崇尚和追求的,这一点从空军一号、终结者、夺宝奇兵等电影中就可以看出来。NBA也是如此,比如拉塞尔·张伯伦的中锋竞争,乔丹、贾巴尔、OK组合、艾弗森、詹姆斯、库里等。球星永远是NBA的核心之一,因为大部分体育观众其实都喜欢比赛中的救世主,喜欢一手遮天,观众喜欢看球星,所以联盟会把球星一起推广。
但这样就有一个问题,那就是赚钱的球队永远都是拥有顶级球星的球队,其余球队只是陪太子读书、充当球星的背景板而已。如果联盟继续这样发展下去,那就没人玩了,因为谁也不想当陪衬。
关键还是以亏损作为陪衬,于是联盟陷入了危机,然后联盟的救世主诞生了。他带领NBA做出了一系列的改变,把NBA从崩溃的边缘拉了回来,并且重新塑造了它。这个人就是大卫·斯特恩。1984年他刚到联盟的时候,联盟24支球队中有17支面临破产。
NBA基本上已经到了解散的边缘,核心问题还是贫富差距太大,有钱的球队花大价钱聘请球员,有了球星,球队各方面收入就更高,形成良性循环,让弱队根本赢不了球。其实比赛的平衡性有问题,关键是几乎没有人喜欢弱队,天天买票就是为了看自己支持的球队被虐。
就像水花兄弟之前的勇士一样,我身边没人支持这支球队,要么支持詹姆斯,要么支持科比。所以斯特恩来到联盟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改善平衡,让当时的24支球队都有球迷、有粉丝。手段就是修改选秀规则,让成绩差的球队在来年有更高的选秀权。所有的优先选择权都给了你。
如果你非要挑弱者,那就别怪任何人了。所以从过去20年球队的表现来看,确实是时间问题,每支球队都风光无限35年了,这也是联盟想要的。斯特恩做的第二件事,是整顿球员的作风。NBA本来就是白人的运动,1950年被华盛顿国会选中的厄尔·劳埃德是第一位黑人球员,但在上个世纪末,NBA变成了黑人运动。
至于原因,我猜还是天生的身体优势,但篮球是黑人主导的,还有一个商业劣势,那就是当时美国白人的个人财富比黑人联盟高,如果想多赚钱,就得吸引白人观众。至少在那个时候,种族歧视还很严重,黑人聚居的贫民窟里,吸毒、暴力、枪支泛滥,也影响了NBA的形象。
要想让白人掏钱看球,不仅要打造出像拉里·伯德这样的白人球星,还要整顿球员的作风和形象。80年代,带枪进更衣室是常见现象,但这绝对不是斯特恩想要的NBA形象。
于是一系列的禁赛就诞生了,奇才队0号阿里纳斯还因为带枪进更衣室被调查,艾弗森也因为车里藏有毒品和非法携带枪支被逮捕nba球队盈利模式,联盟也做出了相应的处罚。说起艾弗森就不得不提一下着装规定,其实艾弗森的穿搭在今天的白人和我们眼里应该可以用潮流来形容,只不过那个年代白人的审美不是这样的,所以在商务活动和发布会上正式的服装是必须的。因为美国中产阶级以上的人大多都不喜欢这种打扮。
第三件事,就是工资帽和奢侈税。其实在1994年的劳资谈判中,工资帽就被上调了。但球员工会不同意,经过短暂的停摆,联盟妥协了。于是1999年又发生了一次劳资纠纷,不过这次既有工资帽,又有奢侈税。其实从商业角度来说,球员工会相对于联盟的地位还是比较弱的。毕竟,如果你不愿意打,迟早会有人愿意妥协。
于是从2001到2002赛季开始,实行了48%薪水和55%奢侈税的门槛,也就是说如果球员的薪水总额超过标准nba球队盈利模式,就会有相应的罚款。具体规则就不再赘述了。简单来说,奢侈税是因为大部分NBA球队老板都不希望球员收入太高,毕竟还要做生意,但是又怕有些土豪花钱买冠军。所以这个制度保证了球队的平衡。
斯特恩上任之后,NBA从濒临解散发展到如今的欣欣向荣,他的贡献可以说是巨大的,同时也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商业天才,毕竟NBA就是商业租赁,是球场老板们的比赛,充满了利益驱动的商业逻辑。
NBA在70年的发展中,经历过数次危机,但总能克服。它从来都不是靠体育竞技,而始终是靠商业利益。不过,虽然是生意,虽然是利益,但NBA并不只是打着篮球的幌子,而是打着赚钱的幌子,为球迷导演着精彩的戏剧。至少NBA不像我们的WWE,不靠能力,只靠演技。
虽然球员打球是为了钱,但他们打球不只是为了钱,也是为了荣誉。理性地讲,NBA为球员提供了公平的比赛机会,让篮球成为一项风靡全球的运动。任何一项运动的职业化,本质上都是商业化的,但商业化也推动了这项运动本身的发展。就像BAA的原则一样,球员们不用担心生计,只管打球就好。
从另一个角度来说,NBA也给我们这些普通球迷带来了激情和希望,回想麦迪35秒13分、暴力美学的篮球皇帝、戈壁81分、水花兄弟的百步投篮,这些都是只属于我们的青春回忆。
标签:nba球队盈利模式相关文章
- 北卡罗莱纳大学走出的篮球巨星,NBA 生涯荣誉满满
- CBA 最矮球员徐杰:身高 1 米 75,总决赛助攻王,进步显著
- NBA 历史上最矮球员蒂尼·博格斯:小虫的传奇生涯
- 骑士队对阵步行者第四场比赛:激烈角逐,谁能笑到最后?
- NBA 老板财富揭秘:谁是拥有最高资产的球队老板?
- 男篮世界杯首日 6 位现役 NBA 球员当选 MVP,米尔斯成大杀器
- 广东宏远同意易建联参加 NBA 选秀,俱乐部已做好内线空缺准备
- 2015-2016 赛季 CBA 总决赛辽宁队主场购票指南及观赛指南
- 2020-2021 赛季 NBA 附加赛规则解析,东西部季后赛资格之争
- CBA 比赛用球特点解析,李宁 807-3 篮球是否适合室外场地?
- 2015-2016 赛季 CBA 总决赛辽宁队主场购票指南及观赛指南
- 2015-16 赛季 NBA 揭幕战时间及赛程安排,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
- 身高 1.62 米的巴尼-瑟丹:名人堂最矮球员,篮球界的传奇得分手
- NBA 常规赛 4 月 13 日快船 vs 爵士:昨日回顾与今日公推
- 易建联选秀前景备受关注,模拟排位揭示美国媒体看法